最新消息

2024-03-25
台灣虛擬幣亂象/台灣監管空白 跟不上國際

全球矚目的比特幣現貨ETF,1月在美國獲准放行,就在美國核准的幾天前,國內爆發幣圈大咖ACE王牌交易所捲入詐騙案,這是國內首家通過金管會法遵聲明的業者涉及詐騙,也凸顯國內虛擬資產市場面臨的三大危機。

 

王牌是國內前三大虛擬貨幣交易所之一,據警方調查,前潘姓負責人跟合夥人,三年來利用假廣告誆騙投資人購買沒有價值的虛幣,涉詐規模達10億元。令人吃驚的是,王牌負責人王晨桓也捲入此案遭羈押,王過去形象良好,在律師界被譽為「模範生律師」,竟也淪為洗錢共犯。

 

實際上,這幾年台灣社會發生的虛幣詐騙案層出不窮,王牌詐騙案只是冰山一角,此事件凸顯三大問題。

 

第一,歐美監理快速迭代升級,台灣監管幾乎呈現監管空白。

 

曾任職券商的彼雅特科技執行長温宏駿說,證交所對於企業掛牌上市,訂有標準並嚴格審查,但國內虛幣上架的把關明顯不足,如果把證交所這些程序放到王牌事件,就會發現很多不合格的地方。

 

「王牌事件可以說暴露國內所有虛擬資產監管問題」,台大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舉例,包括對虛幣發行人的監理是真空狀態,除非發的是證券型代幣(STO)才受監管,其他虛幣則沒有;交易所不僅未做好把關,負責人資格條件更是有問題。

 

財金官員表示,法幣的移動,都可掌握金流,一旦換成虛幣,缺乏監理,就好像進入黑洞斷訊狀態,從發行人、交易所到負責人等,如果不拿金融機構那套監理原則套在身上,是不行的。

 

但現階段,政府對於虛擬資產的管理,仍停留在洗錢防制與指導原則,及尚未上路的公會組織與自律規範。

 

楊岳平說,指導原則要求公會自律規範訂定虛幣上下架審查機制,但這些都沒有太強的拘束力。

 

美國核准比特幣現貨ETF,被視為虛擬資產產業的重大里程碑。楊岳平說,國外對於虛幣管理已擴及資產管理層面,但台灣的監管重心仍停留在洗防、託管,無法跟上新議題。

 

歐盟去年通過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(MiCA),就包含資產管理、顧問業的管理,法規相當完整。

 

國外對虛幣的監管已進入第五代、第六代,台灣則是連第一代、第二代的專法都還沒有,遑論跟上國際腳步。

 

第二,欠缺明確專法,投資人猶如待宰羔羊。

 

台灣幣圈多年來缺乏法令規範,良莠差距很大,投資人保護闕如,在在讓不法之徒有機會大肆炒幣。王牌案充分顯現,虛擬貨幣市場仍有許多藏汙納垢之處,需要整頓,才能保護投資人。

 

刑事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研究員王琮聖表示,虛擬貨幣涉及的詐騙態樣相當多,應訂專法管理。

 

但國內對立法監管的動作緩慢,在美國核准比特幣現貨ETF後,也讓人擔心衍生更多投資人保護問題。

 

楊岳平說,國內目前沒有虛幣資產管理相對應的法制,投信業還不能發行比特幣現貨ETF,這樣可能形成,合法業者不能做,但不受監管的業者,反而可運用發行比特幣基金概念去集資,投資人保護問題將更加棘手。

 

第三,虛擬資產監管效能面臨挑戰。

 

金管會從洗防法著手,去年底開始對虛擬資產業者啟動金檢,但能不能事先揪出犯罪?乃至於公會訂出上下架審查機制,金管會如何確認符合指導原則,這對金管會現有的監理人力跟能力都是挑戰。

 

金管會官員說,檢查人員對於這種迥異於傳統金融的虛擬資產,的確有很多查核技巧剛起步,為了提升檢查能力,檢查局近來特別投入各種虛擬資產訓練,要培養懂虛幣的高手。

 

然而沒有專法支撐,再強的人力,監理效能恐怕也是事倍功半。

 

楊岳平說,從國內虛擬資產監管的脈絡來看,一開始重視洗防,接著國外發生FTX事件後,凸顯客戶資產保管問題,王牌案彰顯的是交易監管問題,面向愈來愈廣,單靠洗防來涵蓋,監管上會非常辛苦。

圖片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